辛锐原名辛树荷,1918年生于山东章丘是山东著名爱国开明人士辛铸九的孙女。先后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秘书、山东省妇联秘书、“姊妹剧团” 团长等职。 10岁那年,她跟随时任山东省参议员的祖父辛铸九来到济南,定居在大明湖畔,读于济南正谊中学,师从济南名画家黄固源学画。长城抗战打响之后,各界人士掀起了救亡捐献活动。辛铸九在济南民众教育馆为辛锐举办画展,将义卖所得之款全部捐给了抗日将士和东北的流亡同胞。 七七事变后,日寇进军山东。是年8月底,辛锐随父亲辛葭舟离开济南,几经辗转,移居滕县桑村镇。1938年,她随父亲辛葭舟到沂蒙山抗日根据地参加八路军。 部队到达沂水县后,辛锐来到了山东抗日军政干校第二期妇女队学习。她严于律己,每天除了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外,休息时还挤时间作画。1939年1月1日,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《大众日报》创刊,山东省妇联推荐辛锐参加该报的筹建工作,创刊号报头上的毛泽东木刻像就出自她手。 1939年,辛锐在党校学习期间,认识了时任副校长的陈明。带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,两人走到了一起。婚后第三天,辛锐回到了中共山东分局筹建的姊妹剧团任团长。在剧团工作期间,辛锐亲自编写剧本、担任导演、登台演出,剧团创作的话剧《雷雨》《血路》等深受部队和广大群众的欢迎。 1941年11月,侵华日军出动5万兵力,对沂蒙山区进行“大扫荡”。辛锐当时已有5个月身孕,与部分人员隐蔽在大青山一带,而陈明率60余名机关人员突破敌人防线插入敌后。11月30日,中共山东分局和战工会在大青山被围,激战一昼夜,伤亡惨重,其中率部突围北上的陈明等人不幸遇难。 12月17日,一股撤退的日军包围了辛锐的驻地。4名同志抬着辛锐上了北山,刚出村,枪声大作,日军围了上来。辛锐果断地命令同志们放下她赶快突围。4名同志不忍心这样做,仍然抬着她边打边冲。不料辛锐一跃从担架上滚下来:“你们快走,冲出一个是一个!”这时,敌人已经围上来,狂叫着:“抓活的!抓活的!”辛锐一连扔出两颗手榴弹,敌人倒下数人。突然,一梭子弹飞来,射中辛锐胸部。待日军靠近,她用力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,年仅23岁的她与敌人同归于尽。 如今,在章丘有一所辛锐中学,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题写校名,辛锐烈士的胞妹辛颖担任学校名誉校长。为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,弘扬先烈精神,勉励子孙后人,1994年春,中共辛寨乡党委、政府在辛锐中学雕刻汉白玉烈士塑像。塑像高2.97米、重4吨,矗立在教学大楼前。
参考文献:1.《山东革命历史文化丛书》2.《山东抗日战争纪实》
|